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發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癥負擔數據顯示:2020年我國肝癌死亡病例數達39萬例,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。
我們在惋惜的同時,不妨也將目光移到“罪魁禍首”肝癌上來看一看,到底它為何可以輕易奪去一個個生命?
肝臟是一個“沉默的器官”,它對痛感比較遲鈍。同時它的代償能力也很強,一般普通人,只要有30%的肝臟,就足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。所以肝臟長了腫瘤,常常沒有明顯的癥狀。
肝癌患者往往具有基礎肝病,如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、酒精性肝炎等,但這些高危人群,有的人總認為沒啥大事,嫌麻煩不愿定期檢查,甚至熬夜、喝酒樣樣不落!給肝癌以可趁之機。等到出現肝區疼痛、黃疸、腹水等典型癥狀時,已經是晚期。
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是我國肝癌發生的常見危險因素。如果在感染病毒后不及時救治,就有很大風險轉為肝纖維化、肝硬化,進而形成肝癌。
加班、玩游戲、看劇……總有理由讓我們在深夜遲遲無法入眠。“一時熬夜一時爽,一直熬夜一直爽”。熬夜成為癌癥以及其他多種疾病的誘因。
2016年,一項發布于《癌細胞》雜志上的研究發現:將小鼠暴露于不規律的晝夜周期近2年,小鼠體重增加并發展為脂肪肝,在某些情況下會發展為慢性炎癥,并最終發展為肝癌。

飲酒也是肝臟“殺手”之一,據英國一項研究統計,約30%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會發展為肝癌。